直接觀看文章
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

Tel:02-22722181 ext.2701 E-mail:acpm@ntua.edu.tw Address:22058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(教學研究大樓5樓)

  • 首頁
  • 系所簡介與特色
    • 系所成員
    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特色
    • 往世界走去:臺藝大藝政所國內外活動
    • 體現藝術與人文的全新研究所空間
    • 系所活動
  • 課程相關
    • 藝政所歷年課程科目學分表
    • 碩、博士學生手冊(統一版)
    • 107年度第1學期課表
  • 《藝言堂》2019年博碩班招生
    • 2019 臺藝大藝政所招生主軸暨主視覺理念說明「藝言堂:議公共事 研生活學」
    • 【國際學術論壇發表初心者的do’s and don’ts上集】 2018 ENCATC歐洲文化管理與文化政策大會
    • 【國際學術論壇發表初心者的do’s and don’ts 下集】 人生是一點的衝動再加上勇氣
    • 《我到底該不該念藝術文化研究所?》
    • 尋找日常中的服務實踐-專訪張玉漢學長
    • 決策有所本-實務與理論的來回探尋 專訪吳淑華學姊
    • 2019開放日圓滿落幕
  • 人物專訪
    • 廖式教學法 培養批判論述力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專任教授暨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
    • 廣闊學生國際視野 以溫柔關懷為出發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所長暨專任教授賴瑛瑛
    • 多面向對話 激盪文化實踐的火花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專任副教授劉俊裕
    • 細膩中的宏觀 從哲學角度養成專業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助理教授蔡幸芝
    • 融合文化資產 建立社會歷史架構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教授李乾朗
    • 雙主軸運作 建置完整研究體系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專任副教授趙慶河
    • 平衡社會與學術 全方位學習力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博士班校友張晴文
    • 跨界創意文化 常民生活美學觀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博士班校友張淑華
    • 馬不停蹄向前走 挑戰自我極限深度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碩士班校友何美吟
    • 擺盪中堅定方向 在藝術裡與社會運動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碩士班校友賴安芝
    • 博物館工作者的跨領域認知與能力構築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碩士班校友嚴守賢
  • 創「藝」之路:跨界策動
    • 一個強調跨域、行動力與主體思辨路線的研究所–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劉俊裕教授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2哩路:十年磨一劍、一朝露鋒芒,專訪臺藝大人文學院廖新田院長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3哩路:最棒的一件事是-我唸了研究所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4哩路:威靈頓實習日記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5哩路:在藝政所開拓屬於自己的路,專訪臺藝大藝政所殷寶寧教授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6哩路:你想成為21世紀的文武全才嗎?!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7哩路:打開五感,實習機構面面觀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8哩路:體現藝術與人文的全新研究所空間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9哩路:溫柔而堅定地迎接挑戰,專訪臺藝大藝政所賴瑛瑛教授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10哩路:藝政所卧虎藏龍-校友與學生的跨領域心得分享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11哩路:考藝政所不能不知道的事!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12哩路:進藝政所前……向內探詢,你在找尋什麼?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第13哩路:不止於此,寫在文化現場的行動實踐之後
    • 踏上創「藝」的最後1哩路:從臺灣的文化外交到藝術大學的經營管理,專訪臺藝大陳志誠校長
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1:藝政所網絡脈動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2:Intern in New Zealand: Story Inc. Makes My Story.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3:藝政所在校園之外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4:〈文化介入與社會實踐: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成立_前傳 / 後記〉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5:光聚焦的場域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6:經歷是你完勝的履歷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7:給非藝術領域學生的初心者指南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8:跳脫教室空間 自主知識追求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9:德國一路向北,從博物館出發去旅行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10:有工作,幹嘛讀博士班?
    • 通往世界的走廊-Avenue 11:眾聲喧嘩的時代:在不確定性中,找尋自身關注的論點
  • 四季小講堂系列
    • 【春日小講堂】從反抗文化到眷村合作社
    • 【春日小講堂】基金會,如何搞藝術?
    • 【春日小講堂】是歧視?還是再現?博物館與多元族群溝通之實務討論
    • 【冬至小講堂】創意城市的拼貼術與策略思考
    • 【冬日小講堂】動漫?產業?博物館:文化政策與動漫想像批判
    • 【講座紀要】龔書章策展人講座:我城若現—從都市再生、社會共創到城市治理
    • 【講座紀要】行政法人制度的十年探索-從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至國家表演藝術中心
  • 2019文化的軌跡國際研討會
    • 2019文化的軌跡:「闖世代與文化治理──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」投稿摘要入選名單
    • 「2019文化的軌跡:闖世代與文化治理─公共領域的跨界能量」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
      • 2018 文化的軌跡:『界』與『介』–文化治理與藝文中介組織的世界」投稿摘要入選名單
      • 2018文化的軌跡: 「界」與「介」–文化治理與藝文中介組織的世界 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
      • 【研討會徵稿】2018 文化的軌跡:「界」與「介」–文化治理與藝文中介組織的世界
  • 【藝起發聲。政在發生】2020碩博班招生
    • 未曾消逝的劇場靈魂 –我為什麼要唸藝政所?
    • 在換氣中取得一絲掙扎的清醒—我的海外求學之旅
    • 走進無國界的博物館-專訪藝政所博士班袁緒文
    • 找回心中曾經閃爍的微小光芒—專訪藝政所畢業生蔡玫芳
    • 溫柔而堅定,行走在實現社會正義的漫漫長路上 ──專訪臺藝大藝政所博士生陳翊綾
    • 遊走在字裡行間-專訪臺藝大藝政所碩士生田偲妤
  • 2020文化的軌跡國際研討會
    • 「2020文化的軌跡:全球風險社會下的文化治理─ 絕處逢生的文化再造」 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

【2018 文化的軌跡】研討會

分享此文:

  • 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

請按讚:

喜歡 正在載入...

搜尋

2018藝政所簡介短片

關於我們

  • 首頁
  • 系所特色
  • 系所活動
  • 藝政所課程相關
  • 系所成員
  • 2020文化的軌跡國際研討會

教師專訪

  • 教師專訪
    • 廖新田院長專訪
    • 賴瑛瑛所長專訪
    • 李乾朗老師專訪
    • 劉俊裕老師專訪
    • 趙慶河老師專訪
    • 蔡幸芝老師專訪

校友專訪

  • 校友專訪
    • 尋找日常中的服務實踐-專訪張玉漢學長
    • 博士班校友張淑華專訪
    • 博士班校友張晴文專訪
    • 碩士班校友賴安芝專訪
    • 碩士班校友嚴守賢專訪
    • 碩士班校友何美吟專訪

熱門文章

《我到底該不該念藝術文化研究所?》
「2020文化的軌跡:全球風險社會下的文化治理─ 絕處逢生的文化再造」 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
2020文化的軌跡國際研討會
藝世代:舵手指南4-藝術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?讓我們去日本找答案(上)
【春日小講堂】基金會,如何搞藝術?
融合文化資產  建立社會歷史架構 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教授李乾朗
廣闊學生國際視野 以溫柔關懷為出發 — 專訪臺藝大藝政所所長暨專任教授賴瑛瑛
【107學年度】碩士班、博士班 開始招生囉!
藝世代:舵手指南3-藝政所量測:我有沒有成為研究生的潛能?
【108學年度】碩士班、博士班招生報名

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臉書專頁

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臉書專頁

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

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

博物館廣角鏡

博物館廣角鏡

Art Polymer 藝術聚合論壇

Art Polymer 藝術聚合論壇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隱私權與 Cookie:此網站可使用 Cookie。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你同意使用 Cookie。
若要瞭解更多資訊,包括如何控制 Cookie,請參閱此處: Cookie 政策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